網頁

行腳遊台灣4(大園----白沙屯)

     4月1日星期二,我們搭乘7:00的自強號到中壢,再換乘公車到上次歇腳的大園台15線33公里處繼續起腳,時間是上午9點,走在大園的大觀路上,看到光泉牛奶工廠,是「宇宙之光,生命之泉」的地方,本好奇的想進去參觀,然因要事先預約,所以未克如願。











       沿路經過有觀音工業區、富林國小、甘泉寺及49·5公里處的大潭發電廠,於13:45進入新屋鄉,並在15:00走到永安漁港,很快到了觀光景點的新屋綠色走廊,這裡野鶴也曾到此騎乘自行車,其間有看到中央大學在此設立的臨海工作站,想必央大設有與海洋有關的科系吧。約16:45左右到了走廊盡頭,也是臨海的一處忘憂門,遠望海洋,忘記煩憂,想必是此刻的最佳寫照。








    想想我們何以要這般辛苦,所圖為何,說穿了除了可以運動健身、磨練心智外,行進中所見到的美麗台灣,與陌生人間的良善互動,了解各鄉鎮間的經濟榮景等等,這些都是人生中意外的收穫。今天本預計要走到南寮漁港,然因大家都累了,太陽亦已西下,決定收工,擇期再補這段行程,叫了兩部計程車到中壢,換乘火車回台北。

     台灣環島步行第8天行程圖(約27公里)
    






     4月10日星期四,大夥一早搭7:00的自強號到新竹,再換乘15號新竹客運公車到南寮漁港,時間已是8:40左右。這段行程,幸好有許領隊利用4月4日假期,一個人早上6:30出門,搭車到新竹再租摩托車勘查了這趟旅程,看看哪裡可以解決我們的食、住,及便捷行走路線與安全性等等問題,都規劃得一清二楚,有如此熱心的這位好友,真正是大家的福氣啦,聽說回到家已是晚上10點,實在辛苦他了,更該謝謝他。


 

 







     南寮漁港,這裡新竹市政府規劃17公里自行車專用道,臨海岸線有:看海公園、幸福沙灣,還設計有彩虹ㄧ、二、三橋,一看便知走在這裡會有多麼幸福,我想應該走過的人才會心有所感吧。岸邊一大片的水筆仔植物,不僅可以防風,也是許多生物寄居的天堂,特別是鳥類,嘰嘰叫聲,聽在耳裡,走在其間更覺輕快有勁。約11點一刻起,我們幸運的親眼目睹了新竹空軍基地,戰機一批批的起降訓練,就從頭頂上呼嘯而過,感覺過癮刺激,11:20來到了伴橋,也就是17公里的一半,但是它的橋名是期盼大家都能平安攜伴過橋,很富詩情畫意吧。






     下午兩點來到風情海岸,這也是呂前副總統秀蓮於92年10月所題的字,新竹風、海岸情,的確很迷人。繼續走過藍天橋、白雲橋,於15:30左右總算抵達17公里自行車道的終點。繼續走往崎頂海水浴場,此刻盛琮兄接到子榮姐的電話,說因太欽佩大家的毅力了,回美國前想再前來替大家加油,已在路上,讓我們拒絕的勇氣都說不出口,約16:40當我們走在苗栗縣的綠光海風自行車道,禮強子容賢伉儷早已抵達,只因自行車道,汽車行不得也,所以他們就先到龍鳳漁港,熟悉的身影相見於綠光海風,興奮的情緒早已忘怯疲累的身軀,走在綠光,迎向海岸,一起欣賞龍鳳漁港的夕陽美景,真是知心朋友何處尋,我們得來全不費工夫。








    感謝禮強兄還分兩趟,帶我們到竹南車站前的新光明大旅社今晚住宿地,今天才走了約23公里,可是腳還是不聽使喚,竟然又磨出了水泡,實在心有不甘,我婉謝了子榮姐的好意,要救我回台北,我們一起用完晚餐後,與禮強子容互道珍重,年底見。臨行前子容姐叮嚀,好玩就好,別太硬撐,我會謹慎考慮,斟酌辦理,感謝關心,也衷心祝福他們回美國一路順風愉快。
台灣環島步行第9天行程圖(約19公里)

    4月11日星期五,我們繼續到龍鳳漁港起腳,這裡有所謂的:假日、親子、長青之森,是一條適合老少咸宜步行的林森大道,我想也是適合野鶴踏青的好所在,其間的標語:「自造福田,自得福緣」,更是一語驚醒夢中人,想要得善報,就要靠自己努力。中午就在台61線101公里處的一家龍鎮餐廳享用午餐,餐廳老闆娘待人非常親切,還特地燒水供我們泡茶解渴,的確處處碰到好人,正如牆上掛的一幅字:緣—一壺濁酒喜相逢,真的要心存善念,善報自然來。





    繼續下午行程,沿著臺61線,走過觀海大橋,西湖溪大橋,來到溪洲自行車道,幾乎各鄉鎮間,都建有供人們運動健身的自行車道,已蔚為風潮,也難怪我國自行車業名冠全球。途經溪洲自行車道,有一處過港貝化石層,約經100萬年至600萬年始形成的貝化石層,是難得一見的景觀,聽說以前林宗聖老師也帶同學來過此地,旁邊亦有一處海角樂園,時間關係無瑕再深入探索。白沙屯的拱天宮名聞遐邇,在這媽祖聖誕前夕,我們當然不能放棄入宮虔誠膜拜的機會,祈求保佑大家平安健康。接著一位當地人,知道我們是外地來的遊客,特別介紹白沙屯的臭豆腐好吃,應該留待下次品嘗,我們就搭乘4:27的區間車到竹南,再轉乘自強號回台北,又完成一趟不一樣的旅程。









台灣環島步行第10天行程圖(約26公里)
 
撰文:趙德隆 103、4、17 攝影:盛琮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